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党史国史之窗  机关党员干部应知应会300题
当前位置:党史国史之窗 ->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1921-1949)上册》 -> 第八章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四、井冈山的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在全党为挽救革命、寻找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共产党人,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

    1927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毛泽东确定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党在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各县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在这里坚持斗争,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款筹粮;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因此,毛泽东反复教育干部和战士,坚决为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中段政权而奋斗。

    192710月到19282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井冈山军民,利用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发生战争、井冈山地区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好时机,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7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任主席。1928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2月上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进剿”。至此,奠定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基础。

    1927年冬到1928年冬,井冈山根据地在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的基础上,开展分田斗争。1928年夏,宁冈全县,永新、莲花的大部分地区,遂川、酃县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分田。

    为了加强党对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先后派出党员干部,恢复、整顿和发展各县的党组织。到19282月,先后成立了宁冈、永新、茶陵、遂川四个县委和酃县特别区委,莲花县也开始建立党的组织。

    井冈山的斗争主要是军事斗争。前委十分重视军队建设,注重政治教育,加强对军队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1927年底,毛泽东规定部队必须执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项任务。部队执行这三项任务,不仅能够打胜仗,而且广泛发动了群众,解决了经济来源问题,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19284月,毛泽东总结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几个月来从事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后来,六项注意又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提出,对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特别是军民之间的关系,对于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加强部队建设的同时,前委还对袁文才、王佐的地方农民武装进行改造,并积极帮助湘赣边界各县建立县赤卫队和乡暴动队。这些地方武装不仅配合工农革命军作战,而且是正规军兵员补充的重要来源。

    井冈山根据地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1928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到达宁冈,批评井冈山根据地的工作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并且将前委取消,改组为师委。湘南特委还要求把工农革命军调往湘南支援暴动,结果使井冈山根据地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

    1928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会师后,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部队合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不久改编为四个团)。在这期间,还召开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毛泽东和朱德所率部队的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5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召开。会议总结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经验,明确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指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会议选举产生湘赣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任书记,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红军和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特委成立后,红四军军委书记改由陈毅担任。接着,湘赣边界统一的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袁文才任主席。

    红四军成立后,由于南方各省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国民党军队继续向井冈山根据地“进剿”。为了打退敌人的“进剿”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发展;对敌人力量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割据的局面,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等等。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在同国民党军队八九个团甚至十八个团兵力的战斗中,击破了敌军第二、第三、第四次“进剿”,使割据地区日益扩大。1928623日取得龙源口战斗的胜利后,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范围扩大到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县,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以及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地区。

    龙源口战斗之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又酝酿对井冈山根据地举行联合“会剿”。630日,受盲动主义影响的中共湖南省委派杜修经为巡视员到达井冈山,要求红四军“立即向湘南发展”。当晚,毛泽东在永新召开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认为当前统治阶级正处于暂时稳定时期,分兵去湘南必将不利于坚持罗霄山脉中段政权。会议决定报告湖南省委,不能执行向湘南发展的意见。

    7月中旬,红四军兵分两路迎击湘赣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会剿”。当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团占领酃县的时候,杜修经不顾永新会议的决定,附和红军中部分宜章籍官兵欲回家乡的情绪,引导红二十八、红二十九团向湘南冒进,军委也未加以有力的阻止,结果造成红军主力损失很大的“八月失败”。这时,毛泽东正在永新率领红三十一团和地方武装同敌人作战。国民党军队发觉红军主力去湘南后,便向井冈山根据地大举进攻,结果边界各县县城和平原地区均被敌人占领。不久,江西国民党军队发生内讧,围攻井冈山根据地的敌军相继退去。湘赣边界特委根据红四军主力在湘南受挫的困难处境,决定由毛泽东率领红军一部去桂东迎还主力,以另一大部坚持井冈山地区的斗争。830日,湘赣国民党军队乘红四军主力欲归未归之际,对井冈山地区发动第二次“会剿”。井冈山留守红军在群众支援下,凭险抵抗,打破敌人的“会剿”,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9月,毛泽东率部回师井冈山,连续打了几个胜仗,收复边界大部分失地,巩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根据地。

    192810月,为总结根据地斗争的经验和确定边界党的任务,毛泽东在江西宁冈茅坪的步云山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并通过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以谭震林为书记、陈正人为副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届特委。112日,特委和军委收到中央64日指示信。信中肯定了建立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计划。116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织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辖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并管理地方党组织的工作。1114日至15日,红四军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军委,由中央指定的朱德担任书记。1211日,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平江起义后组成的红五军700多人,从湘鄂赣边的平江、浏阳地区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这两支红军的会师,进一步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建立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①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思想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根据地一年多来,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当初对于上井冈山,党内有非议;跟随上井冈山的人,也有对红军能不能站住脚持怀疑态度者。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必须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予以回答。

    毛泽东在为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的决议②中,在代表红四军前委于19281125日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③中,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些主客观条件是:(一)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继续不断地发生分裂和战争。这种分裂和战争既然总是继续不断,小块区域的红色政权就能够利用这种矛盾而发生并长期坚持下来。(二)红色政权之所以在小块地区发生,是和大革命运动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的。这样的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就是在大革命过程中工农群众曾经发动起来的地方。(三)小块红色区域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分裂和战争而必然继续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政权不但能够长期存在,而且还会继续发展。(四)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更是一个要紧的条件。此外,还需要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能提供足够给养的经济力等。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才能既同那种怀疑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右倾悲观思想划清界限,又同那种认为可以无条件地在农村发动武装暴动的“左”倾盲动错误划清界限。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就全党来说,这时还没有解决以农村为工作中心的问题,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解决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根据地的各级工农民主政权,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工农大众推翻剥削阶级的旧政权后,建立起来的自己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如19281月,在毛泽东指导下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集中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工农民主政权的建立,给井冈山地区带来崭新的面貌。首先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拥有以前从未有过的政治权利。其次是开展土地革命,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是通过革命政权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支援了革命战争。

    但是,就全党来说,这时还缺乏政权建设的经验。八七会议后,党要求各地通过暴动建立的革命政权,是以苏联的苏维埃政权为模式的。井冈山根据地的工农民主政权,是按照八七会议的精神建立起来的。在政权的阶级构成上,自然是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但是,毛泽东很快注意到蒋介石集团并非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而是买办豪绅阶级的代表。他认为,在根据地内,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拿不住中间阶级”。为此,在192811月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保护中小商人利益”的提案。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注意到井冈山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其一,要重视工农兵代表会。他指出,井冈山地区的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虽然普遍建立了,但名不副实,许多地方无工农兵代表会。一些地方有了代表会,亦仅认为是对执行委员会负责的临时选举机关;选举完毕,大权揽于委员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缺乏对于代表会这个新的政治制度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封建时代独裁专断恶习的影响在群众中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不干净,因而也就不习惯新的民主制度。因此,要制订详细的各级代表会组织法,加强代表会的建设。其二,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他指出,许多事情为图省便,党在那里直接做了,把政权机关搁置在一边,从而造成党在群众中有极大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却差得多。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提出,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工农民主政权思想,是对党正在探索中的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既有正确的内容,也有历史的局限。这些都为以后的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1125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是该决议的第一部分。

    ③即《毛泽东选集》第1卷中《井冈山的斗争》一文。

   

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P252-258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WebMaster:[email protected] 备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