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组织机构  通知公告  党史国史之窗  机关党员干部应知应会300题
当前位置:党史国史之窗 -> 《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10》 -> 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1927年8月—1937年7月)
一、秋收起义与进军井冈山

   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在全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在中国革命处于艰难危险的时刻,湖南共产党人高举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旗帜,领导人民继续投入新的战斗。

    19278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大批湘籍党的重要干部、工农运动骨干和革命人士参与南昌起义的酝酿、准备和发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最早提出了集中党所掌握与影响的武装“实行南昌暴动”的建议,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担任起义总指挥。

    8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并且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这次会议成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议选出9名委员、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湘籍党员罗亦农、李维汉、任弼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邓中夏、毛泽东、彭公达、李立三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89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专题研究讨论秋收起义问题,决定派毛泽东为特派员,与彭公达一起回湖南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

    816日,中共湖南省委进行改组,彭公达任书记。818日至30日,湖南省委多次举行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纲领和计划。毛泽东等认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鉴于国民党已经变成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秋收起义不应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必须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并应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兵专政的政权。省委会议最后决定放弃全面开花的起义计划,改为以长沙为中心,组织包括湘潭、宁乡、醴陵、浏阳、平江、岳阳和江西安源7县在内的起义。并且成立了两个起义领导机关,具体负责组织秋收起义:一是由各路军事负责人组成的、毛泽东任书记的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二是由各县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易礼容为书记的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会后,毛泽东去安源组织起义的军事力量。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进行起义部署。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起义前夕,在修水的余洒度又收编贵州军阀王天培残部邱国轩团为第四团。这些武装共计6000余人,在前敌委员会领导下,由原警卫团团长卢德铭任总指挥。会议还确定,起义部队分三路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湘东进击,配合各地工农武装会攻长沙。毛泽东随后赶往铜鼓,直接指挥第三团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以彭公达为首的湖南省委及行动委员会也积极指导起义区域的党组织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9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在行动委员会组织下,长沙铁路工人和部分农民分头破坏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间的铁路。同日,驻修水的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宣布起义,由修水出发向平江进军。910日,第二团在安源起义,经萍乡向醴陵推进。911日,第三团由铜鼓向浏阳进发。与此同时,长沙、醴陵、株洲、平江、浏阳、湘阴、湘潭、宁乡等地工农群众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纷纷鸣枪起义,策应工农革命军行动。三路起义部队虽曾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及一些重要集镇,但因遭到强大敌军抵抗,加上兵力分散、对敌情估计不足、缺乏作战经验和邱国轩团叛变,先后遭受重大损失。914日,毛泽东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时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军事计划,命令各团迅速向浏阳文家市集中。915日,省委作出决定,停止执行长沙武装起义计划。9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讨论部队下一步行动。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意见得到卢德铭等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会议最后决定:经萍乡退往湘南,与粤北、湘南农军会合,执行湖南省委原定的湘南暴动计划。

    920日,工农革命军1500余人在毛泽东、卢德铭率领下,踏上沿湘赣边界山区、农村向湘南进发的新征途,开始探索革命新道路的战略性转变。29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永新县三湾村,进行著名的三湾整编,将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建制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因而从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成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10月初,工农革命军抵达宁冈古城,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初步总结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研究决定在井冈山地区建立根据地和对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武装实行团结改造方针的问题。106日,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和袁文才接触并建立联系。10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宁冈茅坪,在此建立医院和留守处。此后,为解决部队给养和扩大政治影响、摸清井冈山周围的地形和社会状况、同各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同时也希望与南昌起义部队及湘南农军取得联络并等待王佐的表态,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继续沿井冈山边缘开展游击活动。1014日到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后,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主持赖毅等6个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将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付诸实践。水口连队建党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史上的一项创举。当毛泽东从报上获悉南昌起义部队已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同时得到王佐同意部队上山的表态后,终于下定决心在井冈山地区开展工农武装斗争。10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上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重要起义。它高举共产党的旗帜,首创工农革命军,率先提出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特别是在以攻打城市为目标的军事行动遭到挫折后,适时地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山区,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起点。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的一批湖南共产党人中,彭公达、张子清、曾士峨、朱少连、余贲民、蔡会文、伍中豪、寻淮洲、刘炎、陈树湘、陈毅安、潘心源等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有罗荣桓、谭政、何长工、谭震林、宋任穷、滕代远、杨立三、郭鹏、刘先胜、杨梅生、张令彬、谭希林、谭冠三、赖毅等人。

   

作者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时间 

出处  《中国共产党湖南简史》(19202010P33-36

湘ICP备05011312 版权所有 湖南图书馆 WebMaster:[email protected] 备案证书